![]()
根据一份由希腊雅典提交给2013年急性心脏病护理年会的研究报告,心理干预能够将心脏病患者死亡和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几率减少一半。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0月12日报道,急性心脏病护理年会是欧洲心脏病学会下属的急性心脏病护理学会的年度会议。今年的会议于10月12日至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佐伊·阿格洛普卢博士说:“我们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的护士观察到,如果我们同病人谈论他们的治疗情况,给他们放音乐,或者帮助有宗教信仰的病人祷告,他们心脏病发作、死亡或再次入院的几率会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冠心病不只是生理问题,同时也存在心理因素。” 她还说:“我们想搞清楚,其他人是否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以及心理支持是否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报道指出,目前的研究结果基于对9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在对患者增加心理干预后两年,其死亡率和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55%。而在前两年,心理干预的好处并不明显。 阿格洛普卢说:“心理干预包括与病人及其家属谈论他们所担心的问题、放松练习、音乐疗法以及帮助他们祷告。” 她还说:“患者想知道,他们出院后会发生什么,他们能否过性生活以及如何服药。我们的研究表明,向他们提供信息并消除他们的疑虑能够降低患者死亡或再次突发心脏病的几率。” 报道称,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可能从一开始就影响心脏病发作的几率。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抑郁、社交孤立、社会经济地位低、长期的工作或婚姻压力以及护理所带来的压力。 阿格洛普卢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心理因素在心脏病中起重要作用。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影响曾经发生过心血管意外事件的患者今后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