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前不久葛兰素史克贿赂丑闻和福建漳州73家医院腐败案,表明中国医疗行业的回扣文化仍然十分盛行,药品作为医生和医院收入来源的传统路径,仍难以被进行多年数轮医改所根除。 当前,中国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归属权仍在争夺当中,传闻前卫生系统高层官员在写给决策层的一封信中痛陈当下医保管理体制对医改推进的伤害,地方卫生厅长甚至放言,如果不改变现行由别部门控制的付费机制,公立医院的改革将一事无成。 7月26日,人大医改研究中心发布了医改评估报告,显示17个试点城市的政策执行更多集中在医疗质量管理、公立医院间协调、医院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而执 行程度较差的则是在明确政府办医责任、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等方面。这表明,医改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仍然比较薄弱,政府部门对医院的准入限制和行业管理权 实际上加强了、医院对医生的身份限制和对药企的谈判地位依旧无法撼动。 20年前,公立医院占医疗服务资源的98%,现在是94%-95%,仍然垄断医疗服务市场,而这种市场垄断地位,既成为医生实现多点执业的障碍,也使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至今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医疗腐败行为,其制度症结亦与此有密切关联。 国务院刚刚公布了2013年深化医改工作的安排,要求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社会资本办医、医疗卫生信息化、药品生产流通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目前,被寄望于打破垄断的民营医院尚难在核心领域与公立医院竞争,核心就是医生。对医生的评级、科研经费分配以及服务定价,目前都是被行政所垄断。行政资源都倾斜于公立医院,即使目前政府可以给民营医院一些特殊政策,但一旦拿走,双方又将处于不公平的平台。 要成为一个行业监管者,政府仍旧需要放权,让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真正公平竞争。与其讨论医保归谁管,地方卫生部门不如踏实地执行医改最初制定的方针,别让类似高州医院这样“行政管制回潮导致腐败”的事件再次重演。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还需脚踏实地,一步步翁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