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康馨-心天地 首页 观点 查看内容
远程医疗遭受政策禁锢

2013-8-1 14:32| 发布者: 中科康馨| 查看: 11| 评论: 0|原作者: 李文|来自: 中国医院院长


  目前,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没有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拓宽了对外联络。远程医疗服务的效益,有赖于远程医疗服务产业化加速和医疗体制改变。

  远程医疗服务将来形成产业化之后,医院既可以是服务方,也可能是受益方,特别是小医院更能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来提高学术能力和治疗水平。

  从医疗体制变化的角度来看,医院在整体思路上应发生很大改变,而且这个变化已经初露端倪。过去,医院是以治病为主业;未来,医院不仅要为病人诊断、治疗,还要为病人提供后期康复,甚至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前后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诊断治疗是依靠设备仪器的,而健康服务是以理论知识、经验为主体的,不依赖于设备条件。如果医院实现了上述转变,远程医疗服务就能变成对医院有经济效益的一个活动。可是,目前二级以上医院对患者的健康服务并不热心。拥有高端医疗资源的大医院,疲于应付医疗业务,无暇顾及更多群体的健康服务。如此一来,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端和服务端之间存在不匹配。

  现在来说,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整合出一支优质的远程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对于服务对象来说,他们希望找到好的专家来提供服务。囿于现有管理体制,大医院的在职医生流动起来仍然阻力重重。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那些离退休医生群体。到现在为止,20世纪70年代以前参加工作的医生差不多都进入退休阶段,特别是大城市里退休的高年资、高职称医生已经成为相当大的群体。在上海、北京召集2、3万名老当益壮的退休医生,应该不是难事。离退休医生拥有宝贵的医疗经验,他们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组织,就能成为远程医疗服务的优质专家资源,继续为社会服务,也能够串联远程医疗服务产业链的结点。这需要一个适当的机制和机构去组织类似的事情。

  心电监护等慢性病的远程长期监护模式仅算一个很窄小的领域,可称为远程医疗服务产业化的起步尝试。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远程医疗服务的每个链接点都有业内人士在做,但是把整个产业链全部连接起来的尝试,还没有形成清晰、成功的商业模式。

  远程医疗服务要形成产业化,政策上的禁锢应该打破。卫生部于2002年针对远程医疗服务制定的一个文件,到现在还在执行。该文件对远程医疗有一些特殊规定,目前对远程医疗的商业化、市场化操作形成了障碍。文件对远程医疗服务的主体有资质要求,限于三甲医院。另外,文件对进行远程医疗服务的机构设立了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的门槛。这些门槛如果能够降低一些,政府再出台一些符合市场环境的新政策,就会大大促进整个远程医疗服务产业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标准制定都是先有事实,然后再定标准。远程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行业标准没有统一,国家不会去为它做标准。只有随着远程医疗服务进一步成熟完善,各个分支变成独立运行的项目,到那时标准就变得更为重要,才可能出现国家级的行业标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上订购|联系我们|隐私申明|使用条款|
2010-2014 中科康馨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证书号:京ICP备110181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874号

返回顶部